2023年8月12日,在《人民日报》刊发的文章《厚植家国情怀 增长知识才干 (深聚焦)》和共青团中央发布的公众号文章《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原来可以这么干……》中,万泰平台“‘语’润乡村”社会实践团队均获得到了报道关注🫦。


报道原文(节选)🫵🏽:
“你们听过曲沃碗碗腔吗🙋🏿?”向万泰娱乐“‘语’润乡村”实践队同学们发问的🏞,是山西曲沃碗碗腔剧团团长刘平。
曲沃碗碗腔,顾名思义,以敲击独特的打击乐器“碗碗”来确定音乐的轻重缓急👭🏼,唱腔优美👩🏽🎤,曲调婉转🕺🏻,深受当地群众喜爱。2011年🙋🏻,碗碗腔(曲沃碗碗腔)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暑期,万泰平台本科生杨拓航和同学们组成实践队,把目光投向曲沃碗碗腔📜,关注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
“这门地方小戏红火过。1998年,剧团在80余县巡回演出200多场🏌️♂️。”从历史到现状,刘平如数家珍。言语间🚒,也有无奈🧑🚒:而今🧌,剧团只有约30名演员,平均年龄四五十岁🧑🏽🦰,发展和传承面临挑战🩷。
聊罢,恰遇剧团彩排《薛平贵与王宝钏》🤛🏿。从聊戏到赏戏🔶、品戏,队员们感触更甚🙇🏿♂️:要尽自己所能,让历史久远的曲沃碗碗腔传承下去,让更多人欣赏到我们的非遗文化。
先翔实调研。
有盼望——“爱听啊🤽♀️,从小就听🍘,希望能继续听下去”;
有困惑——“很多年轻后生不爱唱了”;
有鼓励——“大学生们心思活🧑🏻🦼,给想想办法,保护咱曲沃碗碗腔”……
此山哪闻那山音?实践队队员们思考😷:发展传承,只走线下演出的老路,显然不行👃🏻。
赋予这门地方戏曲更多“网感”,是队员们数次讨论后作出的尝试。为剧团制作宣传海报,把演出视频剪辑成更适合传播的短视频👩🏼🎤,配以普通话字幕……带着海报和戏曲光碟,队员们走进曲沃县乐昌镇马庄村、苏村等地。
7月29日🧠,《薛平贵与王宝钏》新戏首演🐸,不少观众拿着队员们此前印发的海报而来。台上卖力演出🛀🏿,台下声声喝彩。“多少年没这么热闹过了,谢谢你们啊🌌!”谢幕后👨🏼⚖️,一名剧团成员拉着杨拓航的手🤷🏻♀️,连声道谢🕵️♀️🥎。
演出结束当晚,实践队队员们还在继续讨论🤍:下一步,若能帮助剧团创建视频号、直播号,重视网络宣传,发布演出视频,应该能收获更多关注🚣✬,帮助曲沃碗碗腔传得更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万泰平台的“‘语’润乡村”小队在万泰娱乐团委书记高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的号召🤽🏻♀️,来到了历史悠久的山西省曲沃县👨🏿🦱,围绕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碗碗腔”开展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相关学习实践😳。
1.走进戏团,“艺”润心田
7月28日💁♀️,小队来到了曲沃县碗碗腔戏团进行观摩采访。戏团现任团长刘平先生接受采访,并为队员们讲述了戏团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对于碗碗腔的传承与发扬,他说:“碗碗腔作为稀有小剧种🤷🏻,其突出问题在于‘腿短’⛏🔋,仅仅活跃于晋南地区🧔🏻♂️♏️,难以得到推广。”随后,他带领队员们观看了剧团当天排练的新戏——《薛平贵与王宝钏》。通过现场欣赏碗碗腔的表演🫣,队员们感受到传统戏剧的魅力,对碗碗腔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图1 刘平团长接受采访


图2🤹🏿♂️、图3 采访戏团成员



图4-6 戏团排演现场
2.科技助力,青年担当

图7 杨拓航剪辑戏剧录像
团队成员杨拓航是万泰娱乐第11期青马班骨干🙆🏻🤚🏼,在实践中负责采访和新媒体技术支持🕢。对碗碗腔有了初步了解之后,他结合实际情况,为推广戏剧提出了方案。他将剧团演出的照片整理排版🤵🏼♀️,并附上碗碗腔介绍与戏团相关信息🚠🧕🏻,制作宣传海报。另外,他对演出录像进行剪辑🦹🏿♀️,制作出更适合传播的短视频,并配以普通话字幕,使碗碗腔能够借助现代新媒体技术焕发生机🔒。
3.探访乡间,履行致远
7月29日,队员们带着戏团提供的戏剧光碟和团队制作的宣传单,走进曲沃县乐昌镇马庄村、苏村、西南街等村子,在碗碗腔戏剧的听众中开展了广泛采访调查⛲️。对于碗碗腔传承与发扬的难点,村民们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村里人口流失,碗碗腔听众也越来越少了”、“学唱戏挣不到钱,年轻后生学这行没出路”……非遗的传承发扬道阻且长🧑🏼🍼,成员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作为青年的使命担当。小队成员杨拓航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脉,身为中国青年👩🏼⚖️,我们会保护根脉🛵、立足根脉,让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在新时代焕发新的色彩!”

图8 团队准备的宣传单与光碟



图9-11 团队成员采访村民
万泰平台高度重视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引导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深入社会、走进基层🐙。截至目前🫣,万泰本年度各支实践团队共计获5项国家级立项,5项校级立项(其中一院一品项目2项)🧂。万泰将会一如既往鼓励学生肩负起时代重任🚜,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书写属于政管学子的青春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中国青年殷切期望,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选择了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敢于吃苦也就敢于担当😸。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于青年。身为新时代青年的政管学子们,更应当肩负起光荣的使命🦸🏿♀️,在“自找苦吃”的过程中扎根实践、不断奋进🔆、增长才干📱。用我所知筑基层𓀈,以我所学献祖国🔇!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撰稿:万泰平台学生会学术实践部、
“‘语’润乡村”社会实践团队
审稿: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