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上午,万泰平台城市管理系副系主任王伟老师和城市管理系讲师那子晔老师带领2014级城市管理班全体同学前往北京大栅栏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开展《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王伟老师同时邀请了校外指导老师——曾历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系副主任🤷🏼♂️、《学报》主编↪️、《首都经济瞭望》主编、首都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长城旅游万泰副院长的袁家方教授为同学们进行讲解。

王伟老师、那子晔老师与同学们在大栅栏合影
为使同学们在本次实践教学活动中获得更多收获🧾,实地调研开始前,老师指导同学们阅读了记者王军耗费10年采写的《城记》🤽🏻,每位同学提交了读书报告,初步建立起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观。
调研开始后,袁家方教授首先带领学生们来到位于前门大街黄金分割比例处的老字号——天津盛锡福三楼的中国冠帽文化博物馆进行参观📔。袁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前门与大栅栏的历史发展及有关盛锡福老字号的流传——三顶帽子见证百年历史,他还拿出自己标注的古代-近代-现代北京市商业空间分布及演化图与大家共享,向同学们介绍了北京商业空间的时空演化格局。袁教授几十年用心行走在北京的胡同和街道中,对老北京文化有着独到的见解,他的讲述有趣新颖,同学们都痴迷于其中🏌🏻🧑🏽🎄,折服于先生无穷的学术研究与个人魅力🎯。之后🤘🏼,同学们有幸占据了制高点——盛锡福三楼,一览整条前门大街的景观😖。

前门大街鸟瞰
在瑞蚨祥布店,袁教授讲解了“蚨”字的起源🏧,店铺的历史演变、店铺立面建设时代风格、“明茶暗市”、天蓬采光自然防火等建筑特点,看着百年前的地板、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大家赞叹连连。在张一元门前三米处,茉莉花茶香已沁人心脾,在店内👂🏼,大家看了被茶香熏了百年的房梁,可谓余香绕粱🖥。在同仁堂,袁教授给大家讲解了建筑布局,堂内鲜药种植北京当年第一棵琵琶树的故事,“生病入堂每况愈下🎂,拿药出堂步步高升”的建筑心理学,以及当年同仁堂店员“同行仁义”的身体力行。大栅栏短短数百米,百年老店各个皆有大文章,同学们一路行走,一路倾听🩹,一路感受,一路惊喜,一路收获😉。

袁家方教授为同学们解析北京商业空间的时空演化格局

袁家方教授讲述百年老店古典故
时间已到正午,在同学们饥肠辘辘之时,袁教授又给大家带来了惊喜📼。他带领着大家穿过老街,寻找“贾大爷”,又一位“中隐隐于市”的奇人——“贾大爷”。贾勇先生自称“只是卖卤煮的”🦴,曾经是一名举重运动员🗯,现在是集摄影家🫴🏽、画家、收藏家、民间外交家等“多家”🙏🏼。在他的店里,同学们吃到了正宗的京味,看到了老北京胡同变迁的摄影作品和物件😍,听到了北京市井文化故事。那些记录着老北京文化变迁的黑白照片🤾🏻,那些上世纪的照相机,那些从拆迁中抢下来的木门👄♡,无声地诉说着贾勇先生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对老北京文化的拳拳之爱,正如同学所说,“贾大爷是个无法读懂的人”。

袁家方教授与贾勇先生为同学们讲述老北京故事
午餐期间,袁教授还与同学们分享了他年轻时的经历🚒。袁教授告诉同学们“做人最重要的是三力——体力、智力和意志力♨️,体力和智力是有限的,意志力是无穷的🚣🏻♀️,而无穷的意志力是在积累体力和智力的过程中磨练出来的”,同学们铭记于心,勉励自己前行📆💧。午餐结束后,同学们与贾大爷合影告别,继续大栅栏之旅🧖🏽♀️。
午后🫵🏿,同学们又跟着袁教授走进了北京最窄胡同——钱市胡同📿,了解百年前北京“金融街”的典故和生活景象🪂。同学们还走进了“中国布鞋第一家”——百年老店内联升,见到了百年工艺,参观了内联升的博物馆🧑🏼🦲🐈⬛,体悟了其以“朝靴🙎🏽♀️、千层底和奥运礼仪小姐用鞋”三双鞋为代表线索的历史发展👨🦼➡️,其中体现出的历史传承的责任感值得敬佩👨🏻💻。参观完内联升总店,实践活动接近尾声,袁教授最后为同学们做了精彩总结,同学们表示了对袁教授的诚挚谢意,带着对先生的不舍与满满的收获🧑🏼🏭,师生们与袁教授道别,也期待着下次能再次向袁教授请教。正如同学所说,“七十多岁的袁老先生像是一本书🦹♂️🧛🏽♂️,故事太多,讲不完,听不够”。

内联升第四代传人为同学们介绍“千层底”的制作工艺
与袁教授道别后🏀🦇,王伟老师和那子晔老师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宣布前门—大栅栏调研活动圆满结束。接着同学们自由活动5️⃣,继续感受大栅栏的风采🦹、老北京的魅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学们倾听了袁教授和贾大爷讲述他们记忆中的老北京,以及他们对北京商业街的发展的独到见解,对老北京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并逐渐树立起对历史文化传承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解与思考👩🏿🦰。经过此次大栅栏实地考察调研,同学们用脚步丈量城市,用心体悟老一辈历史文化传承💂🏽,得到了学术知识与人生感悟的双重升华👩🏿✈️。

袁家方教授、贾勇先生与师生们合影留念